興教寺始建于漢代,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嗅轻紖^(qū)西35公里的龍尾山腰,因唐代太子李亨曾經(jīng)在興教寺避難,后來登基稱帝將興教寺改為龍隱寺。
據(jù)《平?jīng)鍪兄尽份d,龍隱寺原名興教寺。“安史之亂”時大唐太子李亨西上平?jīng)隹ぃ顾匏轮校诙攴Q帝于靈武,該寺便改名為龍隱寺。
龍隱寺所在的龍尾山,東西綿亙5公里,植被茂盛。在一懸崖峭壁上,有一殿宇懸空,上接藍(lán)天,下臨深淵,樹遮花掩,猶如仙閣,景色十分壯觀。龍尾山的山腰和山腳共有四眼泉水,冬夏長流,旱澇不減,千百年來,水位穩(wěn)定不變。山上還有一“靈湫”,又名“龍泉”,泉水從一乳石縫隙間噴涌而出,遇懸崖后旋轉(zhuǎn)激散,形似玉盤篩珠,古有“龍泉滴珠”之稱,系平?jīng)霭司爸弧?/span>
明代,平?jīng)鲰n王將龍隱寺“奉為香火,置田為廟產(chǎn)”,明末毀于兵燹。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正月,有馬氏婦至寺焚香,目睹傾頹,慨然以重修為己任,新城志篤,“苦募十方”,歷經(jīng)十載,重修了龍隱寺,于四十年全工告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