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寺以古建筑、金燈寺石窟和塔林而聞名于山西和全國。金燈寺是一座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寺廟。
金燈寺位于山西省平順縣城東南65公里與河南林州交界的太行深處的林慮山上,該古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原名寶巖寺,后改稱金燈寺。它建在百丈懸崖腰際的一個天然石崖下,一年四季迷漫的山霧使寺院時隱時現(xiàn),自古就有“中州之蓬萊,晉豫之奇觀,仙境寶地”之美稱。
金燈寺古建筑群,現(xiàn)存殿堂多具明清時期的建筑風(fēng)格。由于北依陡崖,南臨深谷,為山勢所限,建成由東而西七個院落,各院均有殿堂,自成一體,主要建筑有山門、鐘鼓樓、大佛殿、關(guān)帝殿、聚仙樓、地藏閣等,歷代屢遭兵變之毀,現(xiàn)存殿宇30余間。
水陸殿又稱水羅殿,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鑿造,坐北向南,外檐雕鑿方形檐柱,中辟長方形窟門。殿前立有幾通石碑,因字跡風(fēng)化,難以辨認。拾級而上進入洞窟,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面積約有亞20余平方米,上置平頂天花,雕方形藻井,下為清瑩的池水,殿內(nèi)何來水的源頭呢?請看這邊,原來是清澈的泉水常年從西北角石隙中涌出匯集而成。池上鑿有田字形石橋,連接左右壁、窟門及扇面墻前后約50厘米寬的臺階,可以沿著這座石橋到殿內(nèi)各處參觀。正中間為高出水面約60厘米的長方形佛臺,佛臺中央有扇面墻,三尊高約3米的佛像結(jié)跏趺座(盤腿打坐)于蓮花寶座上,佛體勻稱,神態(tài)慈祥,背面倒座三大士像,扇面墻后亦并坐三佛,由于布局靈活,使殿內(nèi)佛像多而不亂。前槽為八角形金柱兩根,柱身正面雕龍形圖案,其它幾面雕花卉。左右壁上部各有佛龕9個,內(nèi)雕十八羅漢,造型各異,形神兼?zhèn)洹W蟆⒂摇⒑笕谙虏坑?0幅浮雕壁畫,一改粗糙簡陋之習(xí),頗為美觀齊整,刻畫了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佛教人物,講述了一個個優(yōu)美動聽的佛教故事,好似一本精美的立體連環(huán)畫。靜心瀏覽一番,頗能感受到佛教的博大精深。
由金燈寺林北行數(shù)百米便是石塔林,那大大小小的舍利塔有46座。其中最大的是千佛塔。千佛塔為首石雕造,塔基呈正六邊形高8.8米,中心有石室,內(nèi)2.25米, 鑲有石門。門柜均側(cè)到有字,隱均可辨“坐蓮從西至,拽虎自東來”的字樣。塔身雕刻著神態(tài)各異的佛像一千尊,相傳這千佛塔是金燈寺創(chuàng)始人芋禪師的安葬處。芋神師法名靜真,是河南安陽人,曾拜名僧清果膝下為徒,先在著名的懸山寺修行,后又到陜西兩當山庵中苦煉,后來他云游四方,夜眠虎穴,以虎為伴,每天拽虎攜缽沿途募化。 最后登上風(fēng)景獨特的林濾山,便在這里落腳,創(chuàng)建了金燈寺。金燈寺始建于北齊起初叫寶巖寺,后來芋憚師驚奇地發(fā)現(xiàn)每到夜晚就有兩盞金燈由東而西飄入寺內(nèi),寺內(nèi)頓時金光滿照,所以便把寶巖寺改名為金燈寺。因此,把寺東面的一個山頭叫“起燈山”把寺西不遠處的山頭叫“落燈山”。傳說終歸傳說,不過住在金燈寺內(nèi),每晚不管有無月亮, 數(shù)米內(nèi)的東西均可看清,讀書寫字,穿針引線也不會出錯,這就是金燈寺的又一奇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