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公祠位于廣東省潮州市,座落于韓江東岸、筆架山西麓,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紀(jì)念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祠宇。韓文公祠的“韓祠橡木”為潮州八景之一,今祠內(nèi)留存有歷代碑刻四十面,是了解潮州文化歷史的珍貴資料。韓文公祠是潮州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一個范例。
韓祠景區(qū)現(xiàn)占地134.64畝,建筑群體總面積超11868平方米,韓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初置金山麓郡治前夫子廟正室東廂;元祐五年(1090)知州王滌徙至州南七里,蘇軾為撰碑記;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知州丁允元復(fù)遷至韓山今址,至今已具八百多年歷史,主祠于1984年修復(fù)后,景區(qū)又相繼興建了“韓文公祠”石牌坊、“天南碑勝”名家書法長廊、允元亭、侍郎閣、天水園、“濺玉沁芳”景觀、石雕壁畫長廊、韓愈勤政廉政展覽館、橡木園等多個配套景點,集亭臺樓閣、青山碧澗于一體,景觀錯落有致。
韓愈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jié)度推官,累官監(jiān)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后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