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民居建筑已經(jīng)形成了徽派建筑特點,青瓦白墻的南方民居建筑特點,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漢族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jié)構(gòu)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zhèn)規(guī)劃構(gòu)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筑雕刻藝術(shù)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xiàn)了鮮明的地方特色。
徽派建筑是漢族傳統(tǒng)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筑大師所推崇,流行于徽州與嚴州徽語區(qū)及金華、衢州、杭州等浙西地區(qū)。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gòu)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采用磚、木、石雕,表現(xiàn)出高超的裝飾藝術(shù)水平。徽派建筑最初源于東陽,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jīng)營,徽派建筑對當?shù)亟ㄖL格亦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風,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據(jù)《寄園寄所寄》載:“聚族而居,絕無一雜姓攙入者。其風最為近古。出入齒讓,姓各有宗祠統(tǒng)之,歲時伏臘,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禮,彬彬合度。
”黟縣南屏全村共有30多座祠堂,宗祠規(guī)模宏偉、家祠小巧玲瓏,形成一個風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橫店街,200米長就有八座祠堂。“序秩堂”、“程氏宗祠”為兩大宗祠,另有三座支祠和三座家祠,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封建宗法勢力的博物館。古徽州名門望族修祠擴宇、營建支祠,規(guī)模勝似瓊樓玉宇,以顯示家族的昌盛。
這些大祠堂,用料碩大厚實,有的竟采用整塊長達6.7米、高1米多,寬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圓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廳柱;開鑿出整塊10米多長、5米多寬的大石板作臺階。祠堂的“享堂”、“寢堂”采用一色的名貴木材,如銀杏等,稱“白果廳”;也有重梁疊架,稱“百梁廳”。祠堂大門多作“五鳳樓”,高墻翹角。整座祠堂莊嚴肅穆,體現(xiàn)出族法族規(guī)的神圣威嚴。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呈坎羅東舒祠融“古、雅、美、大”于一體,共四進四院,后寢寶綸閣高達13.6米,面闊11開間。著名的祠堂還有龍川胡氏宗祠、黟縣敬愛堂、棠樾清懿堂(罕見的女祠)等。在徽州地區(qū)現(xiàn)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遺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著海內(nèi)外無數(shù)的游客紛至沓來。
徽派建筑的歷史淵源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傳統(tǒng)和優(yōu)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獨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風格。粉墻、瓦、馬頭墻、磚木石雕以及層樓疊院、高脊飛檐、曲徑回廊、亭臺樓榭等的和諧組合,構(gòu)成徽派建筑的基調(diào)。徽派古民居規(guī)模宏偉、結(jié)構(gòu)合理、布局協(xié)調(diào)、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裝飾在門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形式多樣,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其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shù)價值,充分顯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
有“民間故宮”之稱的宏村承志堂前廳橫梁上的“唐肅宗宴客圖”和“漁樵耕讀”、“琴棋書畫”等木雕精品,每每令旅游者驚嘆不已。徽州民居講究自然情趣和山水靈氣,房屋布局重視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自古有“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說。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依山傍水,與亭、臺、樓、閣、塔、坊等建筑交相輝映,構(gòu)成“小橋、流水、人家”的優(yōu)美境界。黟縣宏村,背靠古木參天的雷崗山,前臨風光旖旎的南湖,傍依碧水縈回的浥溪河,整個村落設計成牛形,景色極為秀麗,有“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之稱。徽州古民居,多為三間、四合等格局的磚木結(jié)構(gòu)樓房,平面有呈口字、凹字、日字、字母H等幾種類型。
兩層多進,各進皆開天井,充分發(fā)揮通風、透光、排水作用。人們坐在室內(nèi),可以晨沐朝霞、夜觀星斗。經(jīng)過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較柔和,給人以靜謐之感。雨水通過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肥水不外流”,體現(xiàn)了徽商聚財、斂財?shù)乃枷搿C窬訕巧蠘O為開闊,俗稱“跑馬樓”。
天井周沿,還設有雕刻精美的欄桿和“美人靠”。一些大的家族,隨著子孫繁衍,房子就一進一進地套建,形成“三十六個天井,七十二個檻窗”的豪門深宅,似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黟縣關麓的“八大家”就是由八個兄弟的20幢民居屋舍相貫、院庭聯(lián)幢而成。徽派民居在室內(nèi)裝飾和擺設方面也極為講究。
正堂掛中堂畫,兩側(cè)中柱上貼掛楹聯(lián)。“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chuàng)業(yè)難、守成難、知難不難”,“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賈而好儒、崇文重學的思想。廳內(nèi)陳設條桌,桌上東邊放一花瓶,兩邊擺一古鏡,中間是時鐘,寓意徽商在外永遠平安。走進徽州,人們可以從眾多鱗次櫛比的古民居中看到“東方文化的縮影”,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遞、宏村、唐模、南屏、呈坎、昌溪等等。
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fā)達,“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為宣揚封建的倫理道德,表彰宦績政聲、孝子義士、節(jié)婦烈女等,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辦法以傳顯榮光,流芳百世。古牌坊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合理、規(guī)模宏大,每一塊梁枋,每一件鑲嵌都合乎力度,在建造上講究選址、造型、雕刻、用料等。牌坊型制不一,有樓脊式,“沖天柱”式;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單門和三門的;有遍飾雕刻、工致華麗,也有平琢渾磨、不事雕飾的,其排列有縱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橫列一排。
著名的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拔地而起,呈半弧形展開,似在訴說著一個個忠、孝、節(jié)、義的故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許國石坊(俗稱八腳牌樓),四面八柱,由前后兩座三間四柱三樓式牌坊和左右兩座單間雙柱三樓式牌坊組合而成,氣勢極為恢宏,顯示著許閣老的豐功偉績。立于黟縣西遞村口的胡文光刺史坊,高12.3米、寬9.95米,四柱三間五樓,全用質(zhì)地堅細的“黟縣青”石料,雕刻精美,流檐翹角,宏偉壯麗。
由于文風頗盛,當?shù)鼐用?處之以學,行之以商。明中葉以后,隨著徽商的崛起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徽商財力雄厚。“盛館舍以廣招賓客,擴祠宇以敬宗睦族,筑牌坊以傳世顯榮”。于是乎給后世留下了大量優(yōu)秀作品,其工藝特征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xiàn)在“徽派三絕”——牌坊、祠宇、民居等建筑實體中。
它是中國古代社會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園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發(fā)展起來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鎮(zhèn)扎根落戶。作為設計和實施者,江南民間的“徽州幫”匠師對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明《五俎》云:“商賈之稱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則推山右(山西)。”明代中葉以后隨著徽州邦的崛起,一批擁有資本十萬、百萬的富商大賈不斷涌現(xiàn),清代壟斷鹽經(jīng)營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支援左宗棠平定新疆。再加上徽商賈而好儒,廣交官府、文士,的本人就有較好的文化素養(yǎng),徽商是官、賈、儒三位一體。因而出了大批官僚,有的成為朝中顯貴,他們?yōu)闃s宗光祖,炫耀鄉(xiāng)里,除購置土地外,大部份用于奢侈性消費,大興土木,建筑豪華的住宅、園林、書院、祠社、學校等。這些古建筑,風格獨特,布局合理,裝飾精致,變化自然,具有鄉(xiāng)土氣息。加之徽州盛產(chǎn)木材,民間向有雕刻、繪畫傳統(tǒng),磚、木、石雕別具一格,因而形成頗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被譽為:“中國建筑藝術(shù)的一大派系——徽派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