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人是新疆維吾爾族最古老的一支,羅布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羅布人是指定居于整個羅布荒原的土著,而狹義的羅布人指的是逐塔里木河的終端湖——羅布泊或喀拉庫順湖的那部分人。
羅布泊人生活在可怕的死亡之地羅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新疆羅布泊人都很長壽,90多歲的長壽老人很多,羅布人后裔最早居住在樓蘭;樓蘭慢慢干涸后,里面的人就遷了出來,第一次遷到阿布旦村;阿布旦村沒水后,又遷到新阿布旦村;但是那里又沒水了,最后繼續(xù)遷到了米蘭古城。遷徙的過程陸陸續(xù)續(xù)持續(xù)了150年,環(huán)境逼迫著他們不斷地搬遷。
羅布泊人同“絲綢之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樓蘭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如果走進(jìn)歷史深處,在羅布泊水域,你能看到阡陌縱橫、物阜民安的樓蘭國。當(dāng)時,它是世界文化的交匯點(diǎn),也是沙漠中最開放最繁華的地方。然而,大約公元3世紀(jì)以后,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風(fēng)沙淤塞,在渠犁國(今日尉犁)改道南流,樓蘭失去了灌溉用水,草木逐漸枯死,加之?dāng)?shù)經(jīng)兵燹,閭里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樓蘭消失了,永遠(yuǎn)沉入沙海之中。
干旱滅絕了綠色,風(fēng)沙掩埋了文明。樓蘭、營盤等沙漠都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沙漠中惟一沒有消失而且繁衍至今的就是羅布人了。他們是沙漠翰海的活化石,是滄海桑田的見證人。但他們沒有記憶的載體,缺少傳承的手段,一切都隨時光而沉沒、隨大風(fēng)而消散了。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塔里木河、孔雀河在羅布淖爾(尉犁)千回百轉(zhuǎn)、九曲暢流,洪水漫進(jìn)沙漠便形成了一片片澤國和綠洲。一眼能收盡的水洼就成了“海子”,海子里魚打不完、岸邊獵狩不盡,充裕的生活使羅布人固守著祖先留下的家園,再也沒有向外界邁出一步。他們千年如一日,悠然地用胡楊作舟、以曲木為罐、劈梭梭為柴、插蘆葦為室、借胡楊樹洞中的黃水漿洗衣服、削紅柳修枝做成漁叉,一切源于自然、取于自然。他們沒有金錢、也沒有奢侈品,只有屬于自己的純“綠色”生活。千百年來他們與世隔絕,直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才被世人發(fā)現(xiàn)。那年,參贊大臣阿喇納追剿亂兵,在沙漠的海子里發(fā)現(xiàn)了這些“土著人”,并奏報朝廷。從此,羅布人有了納稅的義務(wù),征稅時,清廷稅官夜晚在海子邊舉火為號,于是,羅布人劃著獨(dú)木舟紛紛從蘆蕩而出,每戶交納兩張水獺皮作為全年的稅賦。當(dāng)然,清政府并不在乎這幾張水獺皮,重要的是從政治方面考慮,皇權(quán)之下豈容有游離管轄的臣民!
清朝相關(guān)史料中對羅布人的記述是這樣的:羅布淖爾回人以魚為生,織野麻為衣,取雁毳為裘,籍水禽翼為臥具,人多壽百歲以外。
羅布泊曾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咸水湖,干涸后即成“生命禁區(qū)”。如今,鉀鹽湖的面積已經(jīng)近200平方公里,站在湖邊水天一色,宛如到了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