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冢楚墓具最新的考古發(fā)現可能是一個楚王墓,荊楚之地,文化燦爛。尤其楚國興起于此,在此建都400 余年,留下了數量驚人的古遺址:古紀南城、古章華臺、郢城、八嶺山古墓群、熊家冢、雨臺山古墓群等。
熊家冢”因埋葬的楚國國君姓熊而得名。熊家冢楚墓位于楚故都紀南城遺址西北荊州區(qū)川店鎮(zhèn),是目前國內所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園分布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該遺址是東周時期楚國高等級大型墓地,主冢規(guī)模之宏大、墓主身份之顯赫、車馬陣容之豪華、祭祀場景之闊綽、布局系統(tǒng)之完整,均十分罕見,在中國文物考古界,有“北有兵馬俑,南有熊家冢”之說,可見熊家冢大遺址的價值。荊州熊家冢楚墓,墓主最有可能是在楚國歷史上有巨大貢獻的楚昭王。主墓北側的那座陪葬墓埋葬的可能是其寵妃、自殺殉死的越王勾踐之女——越姬。
熊家冢楚墓考古發(fā)現
從1979年到2001年,荊州博物館的考古工作者對熊家冢楚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科學考古調查和勘探。在熊家冢墓地周邊尚有特大型古冢13座,大中型古冢數十座,小型古冢近百座,是東周楚國高等級墓葬集中分布區(qū)之一。2006~2007年共發(fā)掘約3.1萬平方米,調查、勘探約10萬平方米,清理東周時期的殉葬墓36座、車馬坑2座、祭祀坑5座以及東周至近現代的灰坑18座、墓葬30余座。
從考古鏟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的資料來看,熊家冢是一座略呈正方形、帶有斜坡墓道的土坑豎穴木槨墓,墓道朝東,方向為50°。墓口長68~70米,寬68米,墓道長33米,寬16~20米。
主冢
是一座有斜坡墓道的“甲”字形木槨墓,熊家冢主冢長寬均達67米,坑深15米以上。棺槨面積達248平方米,是中國已知的帝王棺槨中最大的。在墓的西邊推測有15級臺階。墓坑底長27米,寬25米。
陪冢
陪葬墓在主墓之北,緊鄰主墓,長36米,寬30米左右。
車馬坑
與陪葬墓的西邊是車馬坑,長約134米,寬約23米。其中1號車馬坑,南北長132.6米,東西寬約12米。除了主車馬坑外,還排列著30余座大小不一的小車馬坑,形成一個完整的出行車陣。
車由輪、軸、轅、衡、輿幾部分組成。車的放置為衡西輿東,兩馬背向側臥于轅兩側,馬首向西。馬口中有銅銜,頭部有包金箔的錫節(jié)約,頸部下方有玉串飾、玉佩、玉飾狀的玉器。
排葬坑
在主墓的南邊和陪葬墓的北邊,分別排列著總數逾百座規(guī)劃整齊、大小相當的殉葬墓。其中已發(fā)現的已超過120座,殺殉人數超出“將軍大夫”級。從已發(fā)掘的殉葬坑,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式小型墓,坑口長4-5米,寬3-4米,坑深4.5米左右。已發(fā)掘的11座墓,人骨及葬具都保存不好,葬具僅存灰色棺槨痕跡,為一槨一棺。
隨葬品均出于棺內,以玉石器佩飾為主,器形有璧、璜、環(huán)、珠、管、龍形佩等。其它還有少量小型銅器,如帶鉤、削刀、鈴。熊家冢墓地的這些殉人,有可能為自殉,也有殺殉的,坑位排列按等級、性別的不同而排列有序,是經過精心規(guī)劃、同時下葬的結果。已發(fā)掘的殉葬坑中均有一槨一棺,并有不扉的隨葬品,說明殉葬的人殉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祭祀坑
在主墓的西邊和南邊,有規(guī)律地分布著近百個方形或圓形的祭祀坑和大量的地面建筑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