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山陣"是一種民間棋類游戲,俗稱"走直",起源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李口鎮(zhèn)張店村。張店村是"漢初三杰"之一張良的故里,有2000多年歷史,文化底蘊十分厚重,至今仍然居住著張良的許多后裔。據(jù)說"擺山陣"是根據(jù)張良傳承的《太公兵法》演義而來,后續(xù)開發(fā)的成果還有中國象棋、圍棋、五子棋、十五個孩子攆仨狼、擱推、擠羊角、擔扁擔、抓特務等游戲,有的已經(jīng)流傳大江南北甚至海外,登上大雅之堂,至今仍然是國際比賽項目;更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的八卦陣及后世軍事家們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來的許多陣法,都與張良的"擺山陣"有某種淵源關系。
最原始的"擺山陣"游戲,至今仍僅僅流行于河南等地的民間,世世代代久藏深閨而鮮為人知。為此周法哲研究整理了當今民間流行的"張良擺山陣"一種玩法,以饗讀者。游戲規(guī)則如下:
1、"擺山陣"的棋盤如下圖所示:
共有三層方框,最外一層正方形A1A3A5A7叫做"外圍",或曰"外界",俗稱"山界",其上共有8個點位(類似崗位,可以放棋子),依次記作A1至A8;最里邊一層正方形B1B3B5B7叫做"宮",或曰"內宮"(圖中黃色正方形周邊),其上也有8個點位,依次記作B1至B8;夾在"外界"和"內宮"中間的一層正方形C1C3C5C7叫做"城",或曰"城墻", 其上也設有8個點位,依次記作C1至C8。
每一層方框都有四面八方8個點位,三層方框相同方位上的3個點位(比如A1、C1、B1,或A2、C2、B2)之間都有一條連線(比如A1C1B1,或A2C2B2)相通,可以看作是城內外之間的通道或城門。
三層方框,加上8條連線,四通八達,共有24個點位。
民間娛樂通常是因地制宜,比如在地面上或舊報紙上隨手畫出上述棋盤,馬上就可以"排兵布陣",不亦樂乎!
2、開局前甲乙雙方各持有12個棋子在手,雙方的棋子以黑白或紅黑兩色區(qū)分。
民間娛樂通常是就地取材,分別找來石子與土塊,或短木棍與野果,或小水果與大顆粒糧食,等等,難怪張店村男女老少都會"走直"啦!
3、開局,第一階段只準擺子,甲乙雙方輪流在棋盤上擺一子,落地生根,不準移動。紅先黑后,或曰白先黑后。
民間娛樂通常是互相禮讓對方先擺,或"石頭剪刀布"決出某一方先擺第一個棋子。
假定白先,如下圖所示:
4、"直"——如果某一方先把三層方框中的任一方框(比如A1A3A5A7正方形)的任一條邊(比如A1A3直線段)上的三個點位(比如A1、A2、A3)全占領,就叫做擺"直"了,則可吃掉對方任意一子(當然揀對自己威脅最大的一個子拿掉啦)。如下圖所示:
被吃掉的棋子永遠不準再投入戰(zhàn)斗,相當于被俘或陣亡。下同。
5、"挑"——如果對方在三層方框中的任一方框(比如B1B3B5B7正方形)的任一條邊(比如B3B5直線段)的兩端(比如B3、B5兩個點位)均放有棋子,且中點(比如B4)為空,則我方可在該中點(即B4)放一棋子,把兩端(B3、B5)上的對方那兩個棋子一起吃掉。這就叫做"挑"。涵一副扁擔"挑"兩敵之義。如下圖所示:
6、"夾"——在連通城墻內外的8條連線中的任一條(比如A1B1連線,或A2B2連線等等)上,如果我方已占據(jù)某一端(比如A1或B1),且對方在該條連線中點(比如C1)有子,則我方只要再在該條連線的另一端(比如B1或A1)放一子(假如可能的話,比如為空),就可以把對方在該條連線中點(城墻C1點)上的那一個棋子吃掉。這就叫做"夾"。涵"內外夾攻"之義。如下圖所示:
7、經(jīng)過12個回合后,雙方手中的棋子部署完畢,擺子階段結束。
吃掉對方的棋子俘獲在手,永遠不準再用。可以小計一下雙方階段性戰(zhàn)果,但此時不見得棋盤上留子少者敗局已定,因為還要看盤中局勢和后半場的博弈,往往形勢比人強哦!
8、接下來進入第二階段,方可走動已擺放棋盤上僅存的棋子。仍然是雙方輪流走一次,每次只能走一子但可向任一方向(包括橫線、豎線和斜線)走一步(假如可能的話,比如為空)。目的是設法吃掉對方的棋子。吃子的規(guī)則同第一階段,仍然是"直"、"挑"和"夾"。
9、最后,對方棋子被吃光,或被圍困不能走動時,我方就贏了。
張良創(chuàng)的"擺山陣"游戲玩法和游戲規(guī)則
來源: 瀏覽 3265 次
下一篇:中國文獻檔案遺產名錄
更多關于 張良創(chuàng)的"擺山陣"游戲玩法和游戲規(guī)則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