鏨花工藝 我國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主要用于金銀器上,鏨花工藝就是用小錘敲擊各種大小不同的金屬鏨子,在金屬表面留下鏨痕,形成各種不同的紋理,使單一的金屬表面產生多層次的立體裝飾效果。鏨花工藝 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戰(zhàn)國,至今鏨花工藝 依然為匠師們沿用。
赤金鏨花餐具,清,一套6件。碟高1.9cm,口徑7.9cm;小碟高1.5cm,口徑6.5cm;單耳杯高2.6cm,口徑4.4cm;叉長16.9cm,最寬3.5cm;勺長16.7cm,最寬3.5cm;箸長24.2cm,最寬0.5cm,鏈長7.5cm。
餐具由碟、小碟、單耳杯、叉、勺、箸組成。
碟為扁圓形,敞口,圈足。內心鏨刻團龍紋,周圍鏨以八寶紋,近口沿處有小朵花紋及菱形花紋一周。足外墻有回紋,足底刻“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小碟為圓形,敞口,圈足。內心凹下以承單耳杯,鏨刻團龍紋,四周有八寶紋、小朵花紋及菱形花紋。足外墻刻回紋一周。此碟實為杯托,與單耳杯配成一套使用。
單耳杯為圓形,撇口,圈足。腹部外壁鏨刻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八寶紋,近口沿處有小朵花紋和菱形紋。足外墻為回紋一周。杯一側凸雕花葉形單耳。足底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此杯之足恰納入上一件小碟的內心凹處,為一套。
叉有三齒,其柄部鏨刻八寶紋飾中的花、罐、魚、腸四種圖案,中部鏨刻一正面團龍紋。柄背面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勺呈橢圓蓮瓣形。勺內鏨刻正面團龍紋,毛發(fā)乍起,身曲屈盤繞,兩前爪高舉于頭部兩側,全身祥云圍繞,周邊為朵花紋及菱形花紋。柄部鏨刻八寶紋中的輪、螺、傘、蓋四種圖案。柄背面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箸為一雙,上方下圓形,上半截方形的四面均鏨刻八寶紋,頂端有環(huán),兩支有活環(huán)金鏈相連。中部均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記。
此6件餐具金質成色為足赤,色澤黃亮,熠熠生輝,鏨刻細膩,紋飾清晰,工藝極精。
6件餐具共盛于紅木匣中,內有一錦條,上書“北京廊坊頭條”、“中原金珠店監(jiān)制”。此為溥儀當年在天津鹽業(yè)銀行的抵押物,1951年回歸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