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寺元位于山西稷山縣,青龍寺腰殿中塑像已不存,但是保留了元代壁畫精美的壁畫。壁畫應為建造腰殿時同時繪制。但腰殿建成后不久,發(fā)生了大地震,腰殿有較大面積的坍塌,因此在至正初年返修時,部分壁畫被改繪過。馬村磚雕墓就在青龍寺旁邊。
腰殿的壁畫,是青龍寺壁畫的精華部分。它是佛、道、儒三教組成的水陸道場畫的精華部分,其主旨是宣揚六道貌岸然輪回。因果報就,超度亡魂,祈求冥神速等。在西壁上部畫有豎三世佛,也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佛,正中釋迦牟尼佛,兩旁為過去世的燃燈佛和未L來世的彌勒佛。在三世佛的下部,畫有禮佛圖。在禮佛圖中,刻畫出了頭戴各種冠冕的帝王、太子、諸王、文武大臣和侍從像以及皇后、女官、侍女、命婦等像。在禮佛圖的下部,畫有左右護法善神眾、鬼子母眾、普天列耀星眾,諸大羅剎將眾、五方五帝神眾、五道仙人眾等。
在腰殿南壁殿門兩側上部,畫有十大明王像。明王,按照佛教教義的說法是佛、菩薩的忿怒像,一般是多面多臂、身騎怪售、手拿法器。十大明王,是八大菩薩外加二佛所變。這十大明王是:大力明王釋迦牟尼佛;大輪明王彌勒菩薩;甘露軍咤明王阿彌陀佛;大威德明王文殊菩薩;馬首明王觀音菩薩;步擲明王普賢菩薩;無能勝明王地藏菩薩;大笑明王虛空藏菩薩;降三世明王金剛首菩薩;不動明王除蓋障菩薩。在十大明王的下側,畫有年、月、日、時四值使者,這是源于道教中執(zhí)掌年、月、日、時的四位值日神。在四值使者的下部,歷史人物相象較多,表現的有儒家的始祖--孔子,唐太宗李世民,唐貴妃楊玉環(huán),宋祖趙匡胤,漢名臣蘇武,三國名臣諸葛亮,三國名將關羽,張飛等。
在腰殿北壁西側,繪有佛教中的九橫死生像,以及阿難和焰口。這組壁畫生動地再現了九橫死眾生像,同時體現了身形焦枯,口內燃火,咽如針,肚大如鼓的面然鬼王的餓鬼形象。
1928年,一些不法古董商勾結當地的土豪劣紳,準備以五百銀元的價格將青龍寺的壁畫倒賣到境外。壁畫被剝離后,在包裝偷運的過程中被當地村民發(fā)現,村民們奮起反抗,并晝夜值班看護,與之訴訟,終將剝離的壁畫奪回一部分重新砌裝上墻。如今青龍寺的墻上依然能見到斑駁傷痕與切割后留下的空白。
青龍寺后殿東西兩壁各有一鋪壁畫,據南壁窗檻畫工題記,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曾補繪或重妝。西壁為《彌勒佛說法圖》,一佛二菩薩構圖。主尊彌勒佛居中,結跏趺坐于方形須彌座上,上方有華蓋寶頂遮護,兩側有迦陵頻伽。文殊、普賢二菩薩半跏趺坐于兩側,三尊之間有兩位脅侍菩薩侍立。一佛二菩薩左側是一組女性剃度場面,女剃度者為梵摩越。右側壁畫缺失,推測為一組男性(儴佉王)剃度場面。這兩組剃度場面源自《佛說彌勒下生經》和《佛說彌勒大成經》。在久遠的未來,彌勒菩薩從兜率天下生閻浮提時,將托生到儴佉王統治的國家,以大臣修梵摩及妻梵摩越為父母,從梵摩越的右脅中降生。后來彌勒菩薩成佛,儴佉王聽聞彌勒已成道,率八萬四千眾求作沙門。是時,佛母梵摩越亦將八萬四千彩女送往至佛所求作沙門。
后殿東壁為《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也是一佛二菩薩的構圖。主尊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于八角形束腰須彌座上,文殊、普賢二菩薩結跏趺坐于兩側,三尊之間有阿難、迦葉侍立。一佛二菩薩兩側還有護法金剛和聽經服法的文武天帝各五尊,據學者推測,這十尊人物繪畫水平較高,形象比例協調,設色厚樸,應為建寺之初的原作壁畫。
青龍寺的壁畫共有一百九十余平方米,其中腰殿四壁的壁最為精彩,共畫有五百余尊大小不同的神像人物,上下三層交錯,大小依次排列,錯落有致,這對研究中國的宗教美術和宗教發(fā)展史都是極其寶貴的資料。青龍寺壁畫,內容豐富,形象突出,情節(jié)生動,層次分明,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結構嚴謹,筆力剛健,表現出了古代繪畫藝術的高超技術和技能。維修后的青龍寺古建筑肅穆莊嚴,中央是整潔的磚砌通道,各式古碑排列有序,通道兩邊,花木爭芳,柏參天,是研究古建壁畫藝術和佛教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