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石紅是元青花瓷器的一個重要特征,但不是所有的元青花底足都帶火石紅,火石紅可充分表現出元代青花瓷器的風采,也成為元青花鑒別的重要條件之一。
麻倉土胎元青花瓷器燒制或潤生出的這種火石紅的顏色為桔紅褐黃的融合色,表面有一種半金屬光澤。在瓷器釉滴邊緣或在底足胎釉結合處滲出窄窄的線狀桔紅褐黃色來。雖然是一種桔紅褐黃色,但顏色卻融為一體,并無黃色顯露,即有時偏桔紅,有時略有褐,絕不會偏出黃色來(人造假火石紅邊緣經常會偏出暗污的黃色來)。
再就是在元青花瓷器底足的表面滲出點點桔紅褐黃色,往往伴著底足出現的一些黑渣點共生存在。個別器物火石紅特別多的時候,其底足呈現出大面積的色素覆蓋,即全被火石紅遮住。
元代時,麻倉土開始用于青花瓷胎體的制作。麻倉土產于景德鎮(zhèn)附近一座叫麻倉山的地方,屬于一種含有較多鐵分子結構的優(yōu)質高嶺土。由于含有鐵成份,在和主要制胎材料瓷石配合成胎土料燒制后,會在某些地方產生火石紅。比如底足表面、底足胎釉結合處、胎內浪蕩釉滴的邊緣處(口沿內表、胎內表均會有這種釉滴)。
除了在燒制過程中會產生火石紅外,一些出土的器物在出土前也會在所埋藏土層的濕潤環(huán)境中潤發(fā)出火石紅,或在濕潤閉塞的環(huán)境中使原有火石紅特征增強。
元青花真火石紅和假火石紅鑒別
真火石紅和假火石紅的本質區(qū)別用兩個字概括就是符合不符合“自然”。真火石紅生成的因素就相當于自然界中的“基因”,這種“基因”是深藏于麻倉土和古代瓷石中的“密碼”,只有在合適的條件下,這種“基因”自然而然地使胚胎生出美麗的火石紅。沒有這種“基因”,就是使再大的勁兒也沒用。比如景德鎮(zhèn)造假者研究出火石紅是一種含鐵較多的晶體析出物,便往現代胎土里面摻些極細的鐵分子之類,又在胎體中保留濕氣采取墊燒留有空隙增加氧化量,或在足底事先刷一種含鐵量較大的漿料,燒出前面說的如同刷出來的褐色,即薄薄貼在底足下一種四不像的發(fā)亮的附著層。其毛病之根本就是忘了“自然”,不知道鐵分子不等于“基因”。不錯,麻倉土中確實含鐵多,但鐵再多,如沒有其中的結構性微因子作用,火石紅也不可能生成。故現代火石紅難以仿成古代火石紅,其關鍵就在于沒有結構性微因子的給力。
火石紅現象的模仿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人們常說景德鎮(zhèn)能仿出火石紅,但其仿照的最高超者和真品火石紅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就像刷出的一層紅褐色漿狀物烤在了底足上,或像薄薄一層附在胎骨上的皮層,沒有滲出感、浸潤感,沒有半金屬光澤,更像一層發(fā)亮的褐紅色薄漆。因此連造假者本身也覺得很泄氣,現在干脆不做火石紅,直接做成無火石紅器物來冒充真品。因為元青花瓷中的確有一部分無火石紅。這也成了造假者冒充元青花瓷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