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決定擴建康熙年間即已開始興建的圓明園。圓明園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東北,占地5200余畝,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乾隆朝時于圓明園東側和南側修建長春園、萬春園,三者合稱圓明三園。在雍正、乾隆兩朝持續(xù)不斷的大規(guī)模擴建中,通曉西洋建筑學的郎世寧曾與法國傳教士蔣友仁、王致誠等一起參與園內著名的“西洋樓”的設計和工程督造,并有機會在較長的時間里住在這座東方名園內,為裝飾殿堂畫了多幅作品,其中既有歐洲風格的油畫,也有以歐洲焦點透視法在平面上表現(xiàn)深遠效果的“線法畫”。
歷時13年,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時遭毀圮。
《圓明園長春園圖》,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內府銅版刊本。冊頁裝1函,圖版20幅。縱50.7cm,橫88cm。
《圓明園長春園圖》描繪的就是這組“西洋樓”建筑的全貌,依次為:諧奇趣二幅,蓄水樓、花園門二幅,養(yǎng)雀籠二幅,方外觀、竹亭、海宴堂四幅,遠瀛觀、觀水法、線法山門三幅,湖東線法書凡二幅。在長春園中有一組歐洲式樣的建筑,俗稱“西洋樓”,由歐洲傳教士蔣友仁、郎世寧、王致誠等參與設計監(jiān)造,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成,
【圓明園銅版畫冊】
《圓明園銅版畫》冊(20開),清,紙本,縱50.5cm,橫87.5cm。
由于受到西洋畫風的影響,這組圖畫采用全景式構圖,景物比例關系嚴謹準確,其繪刻技法已達到“極其確切精細”的程度,為人們了解被焚毀前的“西洋樓”建筑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
圓明園四十勝景
圓明園為清代皇家園林,園內建筑仿國內及西洋的名園,各具特色。此書仿避暑山莊詩例,乾隆帝標舉園內四十處勝景,每景配詩一首、繪圖一幅,依次為: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云、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云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宇、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云、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臺、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荷、洞天深處。四十景繪制精致,代表了清乾隆時期內府的版畫藝術風格
雖然郎世寧在圓明園的這些創(chuàng)作由于兵燹的劫難早已湮沒無存,但從此冊銅版組畫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郎世寧等西洋宮廷畫家在宮廷建筑繪畫上的高超造詣與成就。這組完全西式的銅版組畫也成為清代宮廷建筑繪畫全新技法的代表作。
清代《圓明園長春園圖》
來源: 瀏覽 3307 次
更多關于 清代《圓明園長春園圖》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