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一座唐代貴婦墓的考古成果,該古墓未被盜,出土文物完好,尤以一水晶項鏈最為精美。
唐代貴婦墓保存完好
據考古專家介紹,2002年,他們在配合南郊某小區(qū)基建時,搶救性發(fā)掘了40多座北魏到唐代的墓葬,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一座唐代紀年墓,因為它僥幸逃脫了盜墓賊的盜掘。該墓為斜坡墓道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組成,雖然上部已遭破壞,但墓室內未遭盜擾,隨葬器物保存完好,共發(fā)現(xiàn)陶器、銅器及其他雜器34件組,另有銅錢9枚。這些文物中,有唐代墓中常見的鎮(zhèn)墓獸、天王俑、仕女俑、男立俑,頗為珍貴的還有一套十二生肖俑,其中7件完整、5件頭部殘缺,均為獸首人身,內穿窄袖衫,外著交領寬袖長袍,胸部束帶,袍長及地,腳隱于袍內,寬袖下垂至膝下,雙手拱于胸前,手隱袖內,雙腳一前一后呈“人”字形站立。而最為珍貴的是墓志的出土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
墓主祖先疑來自中亞“米國”
該墓志志蓋用篆書寫著“唐故夫人米氏墓志銘”,志文18行,全文共382字。志文顯示,墓主米氏為唐輔君夫人,其祖父名諱不詳,官至唐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父名諱亦不詳,官至右驍衛(wèi)郎將,二人皆為武職事官。她19歲時嫁給輔公,生有3子,60歲去世,輔公散位至正議大夫(文散官,正四品),葬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四年(755年)。對于米氏的描述,文中用了“坤與柔德,天資敏慧,處事周旋,性多閑雅”,可見其大家閨秀的模樣。
對于輔公,史書并無記載,而“米”姓十分少見,根據史書《元和姓纂》記載:米姓“出西域米國”,由此推斷米氏祖先極有可能來自當時中亞的“米國”(現(xiàn)烏茲別克斯坦附近)。
古墓出土水晶項鏈
“映物隨顏色,含空無表里。持來向明月,的皪(lì)愁成水。”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的《詠水精》,描繪了水晶的晶瑩剔透,從中也可看出唐代人對于水晶的喜愛,這在該貴婦墓中也得到了驗證。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米氏當時下葬時,其脖子上佩戴著一條水晶項鏈。由于時間久遠,串水晶珠的絲線已經腐朽,水晶珠散落在其頸部周圍。經過整理,考古專家共發(fā)現(xiàn)92顆水晶珠、3顆藍色料珠、4枚金扣、2顆紫水晶吊墜和2顆綠松石吊墜。
水晶珠大小不一,均呈扁球形,由兩端向中間對鉆成孔。吊墜一端大一端小,其中小端嵌入金扣之中,形成墜飾。修復后,這串水晶項鏈看起來十分精美,晶瑩剔透。
據專家介紹,雖然水晶珠中國曾出土過不少,但像這樣完整的水晶項鏈,之前出土的并不多。修復后的水晶項鏈,雍容華貴的程度,到今天也不過時。
除了水晶項鏈,墓室內還出土了銀盒等女性用品,其中比較珍貴的文物包括一面圖案獨一無二,大小、品質堪稱唐鏡中珍品的鸞鳥銜綬鏡。
還有一件鏨刻有象征崇高圣潔的蓮花、象征男女愛情的鴛鴦的做工精細的銀盒,以及若干由銀箔制作的團花、牡丹花枝、鸞鳥銜綬、瑞獸銜花枝、蓮花童子等,據專家推測,這些應該都是漆盒表面的裝飾物,可惜的是,木胎已經腐朽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