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陶塑說書俑又名說唱俑,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出土,是我國陶俑雕塑典型代表藝術品。東漢陶塑說書俑做笑唱狀,眉飛色舞,一副說書說到精彩處,喜形于色的神態(tài),人物刻畫活靈活現(xiàn)。
說書俑材質是泥質紅陶,模制成型,中空.此俑在人物動作及面部表情的刻畫方面極為杰出,以大幅度的動態(tài)和豐富的表情展現(xiàn)說書人的幽默神態(tài),具有濃厚的民間氣息:呈站姿,體態(tài)矮胖,整個身軀和頭部微向左側,縮頸,聳肩,頭扎巾幘插笄,額佩花飾.顱圓顴高,額前有數(shù)道皺紋,雙眼瞇縫,嘴半張,作嬉笑狀.上身赤裸,袒胸,露乳,疊肚,右手握鼓捶高舉,左臂環(huán)抱一扁圓形鼓,雙臂皆戴有飾物.下著窄腳長褲,赤足,右腿平抬而腳心向外,左腿彎曲呈蹲踞狀,踞坐于一圓墩之上.其下設一圓形底板,也為中空.俑表演動作詼諧奔放,活潑歡快,充滿激情,其神色及手舞足蹈的動態(tài)已達到陶醉于角色的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整體塑造略有夸張,卻無繁瑣雕琢,重在傳神,質樸自然,是漢代無名藝術家的杰作.該俑反映了說唱這種藝術門類最遲在東漢已經(jīng)產生并趨向成熟.說唱藝人夸張變形的形體是否說明了其屬于特定的社會階層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此俑是東漢雕塑藝術的精品,在中國美術史上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