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特產是來北京旅游必帶的北京特產小吃。知名的是老北京京八件、驢打滾、艾窩窩等。那么老北京特產還有哪些呢?
北京果脯
北京的果脯蜜餞制作來源于皇宮御膳房。為了保證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果品,廚師們就將各季節(jié)所產的水果,分類泡在蜂蜜里,好讓皇帝隨時食用。后來,這種制作方法從皇宮里傳出來,北京就有了專門生產果脯的作坊。
北京果脯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個品種、幾百個規(guī)格的各類產品,均被農業(yè)部認定為綠色食品。
北京桂花陳酒
桂花陳酒,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釀造歷史。
清朝初期潘榮陛所撰《帝京歲時紀勝》一書中曾記載,其酒“于八月桂花飄香時節(jié),精選待放之朵,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佳釀,酒味香甜醇厚,有開胃、怡神之功……”
北京葡萄酒廠釀制的桂花陳酒,以多年陳釀的上等白葡萄酒為基酒,配以桂花為香料,是一種高級無藥料的滋補飲料酒。色澤金黃,晶瑩明澈,有鮮美的桂花清香和葡萄酒的醇香,香氣協(xié)調馥郁,酒味芳香醇厚,微酸微甜,酸甜適口,滿口生香,回味綿長,飲后幽雅宜人,有舒筋活血、增加熱量、幫助消化、增進食欲、解除疲勞之功效。
六必居醬菜
前門外有一條胡同叫糧食店街,臨街有一家店鋪,歷史悠久,聞名遐邇,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六必居醬園。
據史料記載,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最初,這里是一家酒店,為保證酒味醇香甘美,這家作坊曾制訂了六條操作規(guī)則:黍稻必齊、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
后來,這家酒肆改行成為醬菜園,名聲更振。“六必”的嚴格精神和傳統(tǒng),卻一代一代繼承沿襲下來。比如:它那里制作醬菜,選菜講究產地、講究規(guī)格、講究時節(jié)。老秧瓜必要“七寸白”的成熟;黃瓜必要“頂花帶刺”二兩一條;芥菜頭必要“兩道門”的均勻個;糖蒜選料必要夏至前三天采收進廠,每頭四至五六瓣。這里制醬,每年春節(jié)一過去時就把黃豆蒸熟發(fā)酵,制成“黃子”,然后曬干碾碎入缸,直到“處暑”才能起缸。
解放以后,隨著北京蔬菜類的增多、產量增加、醬菜制作技術提高,六必居醬菜的品種和產量也大大增加,不少傳統(tǒng)名牌醬菜,還制成罐頭,遠銷國外。
茯苓夾餅-老北京經常食用的保健食品。
北京特產茯苓夾餅,原是清朝末年的宮廷食品。
相傳,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飲食,這可難壞了御膳房。廚師們絞盡腦汁,選來幾味健脾開胃的中藥,發(fā)現其中產于云貴一帶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為主要原料,配以適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攤烙成外皮,精工細作制成夾心薄餅。慈禧食后,十分滿意。后來,這種茯苓夾心餅傳入民間,成為深受人們歡迎的京華風味小吃。解放前只是東安市場的一些小攤販經營,數量很少。解放后,政府統(tǒng)一管理,使許多風味食品得到了恢復發(fā)展。
有六十多年歷史的稻香春,專門把北京的茯苓夾餅作為本店的重點自產自銷品種之一。這家商店生產的夾餅選料考究,作工精細。用高級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紙,其白似雪,夾心則精選多種果仁,輔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純正云貴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適口,且價格低廉,可作經常食用的保健食品。
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中國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廣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紅蝦酥糖為上乘佳品。酥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京的酥糖一向享有盛名。
解放前,北京的一些店鋪和作坊用刻有小孩形狀的銅模加工出酥糖,因此,北京人常叫它為“小孩酥”。解放后,幾十家私人作坊合并加入北京第一食品廠,“小孩酥”成了這個廠的名品。1963年,他們再度研制成功“紅蝦酥糖”,很快成為出口產品,并且暢銷國際市場。幾十年來,產量不斷增加,仍滿足不了客商需要。紅蝦酥糖曾榮獲國務院頒發(fā)的銀質獎章。外商稱贊說:“紅蝦酥,不僅美國的王牌——金絲酥比不了,其他國家的酥糖也比不了。”
紅蝦酥的特點可以概括為“酥、脆、香、甜”四個字。在制作上集中了傳統(tǒng)工藝的精華,用料考究。一律選用優(yōu)質榴花砂糖,高濃度葡萄糖漿和“二八麻醬”,經多次熬煉拔拉折包而成。這種糖皮薄酥脆、糖餡層次清晰,吃起來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膩口,吃后不留殘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