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十三碗跟中國其它地區(qū)的八大碗美食有異曲同工,但是為什么河南許昌禹州是十三碗呢?因為“13”蘊含“一生”的意思,也就是說不管娶親嫁女還是生孩子,大家都希望新人或孩子一生平安、幸福。禹州十三碗已經(jīng)成為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禹州十三碗簡介
禹州十三碗是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傳統(tǒng)宴席制作技藝,創(chuàng)始于清嘉慶年間,是以許昌市禹州市本地豬肉、紅薯粉條、豆腐、燜子等為主要食材,先將食材油炸或水煮,再上籠蒸制,而后倒扣在粗瓷海碗中,加入不同高湯托盤上桌的一種傳統(tǒng)宴席制作技藝。菜品一般固定為四葷、四素?zé)岵耍惶鹗场⒁粵霾恕⒁惶饻上虦仁攵妹嘤糜谌⑵藜夼蹜c添丁等喜慶之日。
頭碗雞
由于“雞”、“魚”蘊含著“吉祥”、“有余”的含意,因此,農(nóng)家“盛宴”是以雞魚為標志的。而早年,雞、魚并不豐足,鄉(xiāng)廚便巧生智慧,借豬排里脊,取其諧音以“脊”代雞,制成頭碗“雞”。
二碗魚也是假魚,鄉(xiāng)廚用豆腐摻玉米面做成小魚形狀,再細加制作,雖非真魚卻味道鮮美。
三碗上的“大肉皮”是取上好的豬前肘,煮六成熟、切塊、過油、燜子打底上籠蒸制后沖湯而成。
四碗蒜菜,這才算是正式菜,鄉(xiāng)間習(xí)俗上蒜菜的時候,主事者吆喝一聲,“上饃啦”,照客者就每人提一竹籃饅頭,挨桌分送。
五碗甜米,由習(xí)俗,隨帶一碗清水,是讓涮勺子的,防止串味,有人不懂會舀著喝,也曾鬧出過不少笑話。
六碗小酥肉,選上好前腿肉,裹上正宗的紅薯淀粉,入口香酥嫩滑。
七碗金邊豆腐,豆腐花樣繁多,但禹州人最愛吃的還是這碗金邊豆腐。
八碗春卷,和平時見到的炸春卷不一樣,這種是豆腐皮里面裹肉餡,咬一口鮮香四溢,停不下來。
九碗豆腐條,酸辣爽口。
十碗條子肉,五花肉煮半熟,切片上籠蒸,肥而不膩,美容養(yǎng)顏。
十一碗山楂湯,說起山楂湯,禹州人一定會想起的同樣口味的銀梅可樂,單是想到就讓人口齒生津。
十二碗丸子湯,寓意“完了”,到這基本上宴席上菜結(jié)束。但為了表示禮到,還再加上下面一道湯。
十三碗雞蛋湯,寓意圓圓美美。不過咱們禹州人都開玩笑都叫這個湯——“滾蛋湯”,意思吃“丸”,“滾蛋”。意思這是主人款待客人最后一道菜了,喝完湯就可以下席走人了。
禹州十三碗代表菜品有“豆腐魚”“大肉皮”“合籠春卷”等。而且禹州十三碗上菜順序有著“嚴格”的規(guī)矩。禹州有句口頭禪叫:頭碗“雞”、二碗“魚”、三碗上的“大肉皮”。
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禹州十三碗
來源: 瀏覽 112 次
下一篇:沒有了
更多關(guān)于 河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禹州十三碗 的信息
民間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