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毛筆”是中國傳統(tǒng)名筆之一,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傳承了兩千多年。山西絳州毛筆與南方湖州毛筆齊名,素有“南湖北絳”的美稱。絳筆制作工藝已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絳州毛筆制作工藝
絳州毛筆制作工藝包括挑絨、齊羊毛、合羊毛、焊筆等86道工序,要過172遍手,一支完完整整的毛筆,像如果是小楷毛筆,寫那個蠅頭小楷的狼毫小楷毛筆,要超過100道工序,要過200多遍而且純手工制作。絳州毛筆制作工藝傳孫不傳子,這樣的民俗導致絳州毛筆頻臨失傳。
絳州毛筆選料精良,均以優(yōu)質羊毛、黃鼠狼尾為主。這是保證絳州毛筆品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能有絲毫差錯。
絳州毛筆的制作工藝分水活和干活。水活又分成挑羊毛、浸羊毛、羊毛梳片、齊羊毛、合羊毛這五道工序,其中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藝人耐心地操作,有些工序甚至必須要屏息凝神連貫完成,否則一不小心,整理完備的毛就會被衣襟帶起,四散開來,就會前功盡棄,而且從挑選原料到筆頭做成,全部要在水中完成,干活則包括粘筆、修筆、攏筆、定型等工序。
絳州毛筆的傳說
絳州,有史以來,文房四寶特別出名,澄泥硯、龍門墨、龍門筆早就名揚天下。
當年毛筆祖爺蒙恬,隨著秦始皇東巡,路過絳州親傳造筆技術。以后,絳州毛筆技藝超群,鋒穎特好,具備了齊、健、圓、銳四大特點。尤以胎毛狼毫,精品蓋世。毛筆發(fā)展到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時,更是風靡一時,延伸到元明清各代。
說來還有段傳說:
趙匡胤二十幾歲時,無事干,得到父親允許,來絳州投奔父親的朋友王御史。王御史鼠目寸光,有些瞧不起肚里墨水不多的趙匡胤。留住幾天,寫一封信把他推給河南洛陽另外一個朋友,走時連一天路費都不送。
趙匡胤走出王府,摸摸空空的口袋,不覺仰天長嘆說:“天下之大,資助一筆何難求也!”正好被“跳龍門筆莊”的老掌柜聽見,錯認為這個彪小伙想得一支好毛筆,趨走向前,笑嘻嘻地對匡胤說:“壯士,幸喜相逢,一筆并不難求,我敬送你狼毫兩支。”說著從褡褳里取出毛筆兩支,送給趙匡胤。
趙匡胤知道老掌柜錯聽了他的話,真是百感交集。抱拳說:“謝謝老伯美意,來日必定報答”。老掌柜錯上加錯地說;“兩支毛筆,不值幾文,望你早日三跳龍門,金榜題名。”趙匡胤謝過老掌柜,邁步朝碧落觀走去。
趙匡胤登基后,偃武修文,開科取仕。一天忽然想起,遇難絳州,老掌柜贈筆一事,命皇門官宣召翰林院大學士,說:“傳吾旨意,今年開科取仕,會考舉子都要用絳州‘跳龍門筆’。”俗話說:“君無戲言”,趙匡胤一句話,把絳州筆聲譽提高百倍。
從此之后,絳州“跳龍門”毛筆年年作貢品,進貢朝廷,文人秀士,達官貴人,書畫名家,一朝一代地用重金購買絳州毛筆,一直延續(xù)到今日,毛筆生意仍是興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