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在距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就有了,但是中國的瓷器在唐代之前還只是黑色或者白色單調(diào)釉色的瓷器,直到唐代在北方出現(xiàn)了花瓷,一改之前單調(diào)的黑白釉色的瓷器,給中國瓷器添加了一抹色彩,為唐三彩、宋代鈞窯、元青花、明清顏色釉瓷器打開了五彩的大門,可以說花釉瓷開啟了中國彩色瓷器的先河。
花釉瓷簡稱花瓷,開始只是在北方瓷窯出現(xiàn)的一種瓷器,唐朝人對黑色釉地上飾以天藍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稱謂,雖然只是唐代古代工匠簡單的創(chuàng)新,但是對于中國彩色瓷器來說可是功不可沒的創(chuàng)舉,讓唐代人耳目一新,欣賞到了多彩斑斕的瓷器。
唐代花瓷雙系注子高27.1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12.5厘米。釉呈黑褐色,施釉不到底,黑褐色釉面上星星點點自然流溢的藍色斑紋。
唐代花瓷罐,高21.2厘米,口徑7.9厘米,底徑9.1厘米。通體施黑褐色釉,施釉不到底。罐身飾以3個連續(xù)的藍色大斑塊。跟樹葉似的形狀。
花釉瓷的燒造工藝
唐代的瓷器工匠為了美化瓷器,用含兩種以上不同的金屬氧化物呈色劑的釉料在黑色的鐵質(zhì)底釉瓷器上施以銅、錳、鈦、磷酸鈣為原料的物質(zhì),即在坯體上兩次施釉;
然后將瓷器高溫燒制后釉料相互融合、浸潤呈現(xiàn)出絢爛斑斕的藝術(shù)效果,深受唐代人的喜愛;
花釉瓷釉色的種類
花釉瓷因為金屬很多,而且工匠早期燒造的釉色比較隨意,所有花釉瓷釉色也有很多種,有天藍、褐色、月白、褐白、灰白、黑藍、黑褐色等釉色,都比較隨意的呈現(xiàn)在瓷器上,也沒有什么規(guī)律和固定的紋飾。
唐朝花釉瓷三足盤里外黑釉地上布滿月白色火焰狀斑跡。外底中心無釉。窯變釉色如火焰般絢爛奪目。瓷盤高3.2厘米,口徑15厘米,足距10.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