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梅瓶跟北宋梅瓶器型有了明顯的改變,器型比北宋器型粗大,尤其腹部明顯變粗,因?yàn)樵髑迤餍捅容^像南宋梅瓶,多是中間比較肥碩,沒有北宋雞腿瓶那么纖細(xì)了,這說明南宋梅瓶是梅瓶重要的過渡期。
南宋龍泉青瓷梅瓶整體特點(diǎn)
南宋梅瓶多是由由瓶,蓋,兩部分組合而成。蓋母口,平頂蓋,口外撇,瓶為子口,小口,平唇,唇下有一道細(xì)弦紋。頸部曲折,瓶體修長(zhǎng),形體大,深弧腹,隱圈足。整器厚重。
南宋龍泉青瓷梅瓶釉色青白,積釉處淡青溫潤(rùn),釉層光潔。
南宋龍泉青瓷梅瓶足部及外壁未施釉處呈淡橙色,內(nèi)底有窯渣粘連,有火石紅。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刻劃纏枝花卉紋大瓷梅瓶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刻劃纏枝花卉紋大瓷梅瓶口徑5.3,腹徑22,足徑11.6,通高40.9cm,瓶為子口,小口,平唇,唇下有一道細(xì)弦紋。頸部曲折,瓶體修長(zhǎng),形體大,深弧腹,隱圈足。蓋口不太圓整,外壁施青白釉,唇部及內(nèi)壁未施釉,呈淺黃色,唇部略有火石紅色,可見輪制的旋紋。從肩部到脛足部滿飾刻劃花紋,地紋為箅劃花紋,主題紋飾為纏枝牡丹和纏枝蓮花。紋飾采用剔刻的方式描繪,花葉枝條皆略凸起。紋飾兩端各有兩條淺弦紋。纏枝牡丹位于上腹部,纏枝蓮花位于下腹部。白胎略泛黃,外壁施釉不及底,內(nèi)壁蕩釉未滿,口頸部可見未施釉處。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刻劃卷草紋瓷梅瓶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刻劃卷草紋瓷梅瓶蓋徑6,蓋高2.95;口徑3.6,腹徑16.1,足徑7,瓶高26.1;通高27.4cm.此瓶采取了刻花與劃花相結(jié)合的裝飾技法,兩種技法的結(jié)合使器物紋樣疏密有致,兼具遒勁與細(xì)膩之美;而釉色也因深淺不同的線條而富有變化,秋色與紋飾彼此襯托,相得益彰。此瓶卷草紡又稱卷枝紋,是在忍冬紋的基礎(chǔ)上了展而來的,忍冬紋為葉狀植物紋樣,是西方傳入中國(guó)的紋樣,后形成各種變體。
南宋龍泉窯帶蓋梅瓶
高29.1,口徑4.2,底徑7.8cm,小口,直頸,外卷唇。蓋復(fù)缽狀。溜肩,深弧腹。淺圈足。肩部凸弦紋一圈。通體施淡青色厚釉,釉質(zhì)滋潤(rùn)。底部無釉呈火石紅色。
南宋官窯青瓷梅瓶(老虎洞窯址出土)
高32厘米 口徑6.5厘米 底徑9厘米
小盤口,束頸,圓肩,圓鼓腹斜收,平底,暗圈足。深灰胎,施灰青釉。墊燒,足端呈紫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