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青瓷瓷器貫耳瓶瓶耳呈圓管狀,俗稱“貫耳”。器形仿照古代青銅器中壺的式樣制作,瓶體碩大,器形古樸端莊,釉色青翠,釉層凝厚,是北宋和南宋龍泉青瓷中的名貴瓷器。此類貫耳瓶為陳設(shè)用瓷,流行于宋代,造型來源于漢代貴族燕樂所用的投壺。為什么仿青銅器造型?這是瓷器發(fā)展的過程,是學(xué)習(xí)后仿造,再轉(zhuǎn)變,再創(chuàng)新的過程,這是中國龍泉窯傳承千年窯火不熄的原因吧。下期樣子收藏分析一下龍泉窯貫耳瓶器型隨著宋代人審美的改變,器型和紋飾的演變,跟青瓷收藏愛好者一起學(xué)習(xí)交流。
南宋龍泉窯青釉大貫耳瓷瓶
口徑5.8,腹徑15.4,足徑10,高31.1
圓唇略平,直口,直長頸,頸上端附兩個管狀貫耳,腹部圓鼓,最大腹徑在腹中部。圈足較為規(guī)整。足底平整,挖足過墻。除圈足底外通體內(nèi)外施青釉,釉色瑩潤,釉層較為均勻,下腹部釉面略有較為稀疏的大開片,器表釉色不太一致,口頸部略泛青黃,腹部及足部則呈較為清翠的梅子青色。圈足未施釉處經(jīng)切削,但未修整規(guī)整,呈淡橙色。瓷器整器規(guī)整端莊。
南宋龍泉窯青釉大貫耳瓷瓶
南宋龍泉窯青釉大貫耳瓷瓶口徑4.9,腹徑15.2,足徑10.6,高31.1
平唇,直口略內(nèi)收,直長頸,頸上端附兩個管狀貫耳,腹部圓鼓,最大腹徑在下腹處。通體內(nèi)外施梅子青釉,釉層肥厚,釉面瑩潤光潔,頸部有幾條長開片裂紋。外底可見兩處棕眼和一處縮釉。整器厚重,頸部略有偏斜。圈足規(guī)整,足端未施釉,呈較淡的火石紅色。
南宋龍泉窯青釉小貫耳瓷瓶
南宋龍泉窯青釉小貫耳瓷瓶口徑3,腹徑8.3,足徑5.1,高16.4
圓唇,或唇部略平,直口,長頸,頸上部附一對管狀貫耳,圓鼓腹,圈足略斜,圈足多不太圓整,底心多有雞心狀突起。頸部微有傾斜,不見胎色,通體施粉青釉,釉色略泛青黃,釉面光潔滋潤。圈足較圓整,不見雞心狀突起,足端可見修整痕跡,未施釉,呈醬色,有少量窯渣粘連。是南宋龍泉窯瓷器珍品。
南宋龍泉窯青釉小貫耳瓷瓶
南宋龍泉窯青釉小貫耳瓷瓶口徑2.3,腹徑8.3,足徑5.1,高16.7
圓唇略平,直口,口微斂,頸較細(xì),直長頸,頸上端附兩個管狀貫耳,兩個貫耳大小略有差異。腹部圓鼓,最大腹徑在腹中部。整器規(guī)整,不見胎色,通體施粉青釉,釉面光潔滋潤。圈足略有變形,足端可見修整痕跡,未施釉,呈醬色,有少量窯砂粘連。
南宋龍泉窯青釉敞口貫耳長腹瓷瓶
口徑3.9,腹徑6.8,足徑4.2,高15.1
圓唇,口沿略有起伏,不太平整,束頸,頸部附一對小的管狀貫耳,長弧腹,淺圈足。不見胎色,胎骨厚重。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光潔而有酥光,足底平而中心略有雞心狀突起,未施釉,足圈呈火石紅色而足底呈淺褐色。
龍泉窯青釉貫耳弦紋瓶
高31.5厘米,口徑10厘米,足徑11.7厘米。
瓶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頸部凸起弦紋4道,兩側(cè)對稱置雙耳。腹部陰刻弦紋2道。里外滿釉,釉色青翠,釉層凝厚,足邊無釉。
龍泉窯青釉貫耳瓷瓶在宋代如此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雖然是輪制的瓷器,但是從工藝上可見宋代人對龍泉窯瓷器的喜歡,對古代青銅器的喜歡,所以經(jīng)過千年,今天喜歡瓷器的我們有緣能夠一睹宋代人的瓷器珍品,并喜歡上龍泉窯釉色和紋飾,厚重的龍泉釉色經(jīng)歷千年我們?nèi)匀荒芨惺艿剿默摑櫲缬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