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上加蓋,俗稱蓋罐。瓷質(zhì)蓋罐始見于東漢,歷代都有燒造,釉色豐富,種類繁多,而且蓋罐器形也在改變,樣子收藏介紹一下明清蓋罐瓷器。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紋蓋罐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紋蓋罐,通高19cm,口徑17cm,口徑15.7cm。清宮舊藏。 罐直口,鼓腹,平底。蓋折沿,拱頂,寶珠鈕。通體青花紋飾,頸飾折枝朵花紋,肩飾蓮瓣紋,腹飾纏枝蓮紋,近底處飾蓮瓣紋。蓋鈕飾蓮瓣紋,蓋面中心飾蓮瓣紋,外層飾纏枝石榴紋。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此瓷器形制渾厚、飽滿,紋飾工整、細(xì)膩。
明青花人物紋蓋罐
明青花人物紋蓋罐高42、口徑17.2、腹徑31厘米、底徑21厘米,直口,束頸,豐肩,圓腹,足根部外撇,砂底略泛紅。釉呈白中泛青,青花發(fā)色淡雅。將軍盔形蓋,寶珠鈕。器身滿飾紋,自頂至底共八組,腹部主題紋飾為兩組人物圖,分別為問道圖和弈棋圖,輔以云頭、山石、波濤等,以云紋間隔。
法華蓮塘圖蓋罐
法華蓮塘圖蓋罐高34厘米 口徑17.6厘米 足徑21厘米。罐口微撇,短頸,鼓腹,圈足。帶蓋,寶珠形鈕。器藍(lán)釉地法華立粉畫法粉彩裝飾,并輔以金彩,器身、蓋均通景繪蓮塘圖,并輔以瓔珞紋、卷草紋等。外底施松石綠釉,并刻陽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蓮塘圖描繪的是仲夏時(shí)節(jié)的蓮塘,一池清水,盛開的蓮花,含苞待放的蓓蕾,均繪制得惟妙惟肖,給人以清新怡靜的感覺。
蓮花為花中君子,碧水、荷葉青青,諧音“清廉”,有“一品清廉”之意。瓔珞原是用線將珠寶、玉石編串成多層次的裝飾品,陶瓷器裝飾瓔珞形狀的紋飾稱為瓔珞紋,宋元時(shí)期的瓷塑觀音、菩薩多以模印或貼塑飾瓔珞紋。明清時(shí)期,多見于青花、五彩
和法華器上,青花、五彩以描繪手法,法華器則采用立粉畫法。
明代永宣時(shí)期,景德鎮(zhèn)窯仿制陶胎法華,始燒瓷胎法華器,清代延燒,但官窯法華制品較為罕見。此器端莊秀美,形制較大,由于粉彩的使用,比明代器更顯細(xì)膩華麗,為乾隆官窯法華器十分珍貴的藝術(shù)精品。
清代順治青花花鳥紋蓋罐
清代順治青花花鳥紋蓋罐,高47cm,口徑20.6cm,足徑20.4cm。罐直口,短頸,豐肩,圓腹,腹下漸收,砂底。傘形蓋。罐通體以青花裝飾,蓋面繪牡丹、竹、菊圖案,頸部飾倒垂的變體蓮紋,頸肩交接處平行細(xì)線兩周。器身一面繪一只長尾雉雞獨(dú)立于山石之上,仰首翹尾,似高聲鳴叫;雉雞上方盛開著兩朵飽滿的雙犄牡丹花。罐的另一面繪有竹雀紋。
此罐胎體潔白,造型敦厚端莊,釉面光潤,白中微微泛青。紋飾生動(dòng)活潑,充滿生機(jī)。青花藍(lán)中泛灰,有水墨畫之效果。由于順治朝青花器傳世品較少,因此,這件花鳥蓋罐顯得分外珍貴,是研究順治朝瓷器的重要實(shí)物資料。
青花纏枝蓮紋蓋罐
青花纏枝蓮紋蓋罐,清宣統(tǒng),通高50.5cm,口徑22cm,足徑20.7cm。
罐直口,短頸,鼓腹,腹下漸斂,近足處微外撇,圈足。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通體青花裝飾。蓋面繪纏枝蓮紋。頸部繪折枝桃間“壽”字,一長方形留白框內(nèi)自右向左署青花楷體“坤寧宮祭器”五字。腹部繪纏枝蓮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宣統(tǒng)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罐上所署“坤寧宮祭器”銘文已明確說明了它的用途,即這是一件宣統(tǒng)年間景德鎮(zhèn)御窯廠專門為坤寧宮薩滿祭祀所燒造的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