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定窯瓷器的了解多是對定窯白瓷比較了解,其實在宋代定窯黑瓷比白瓷珍貴的多,黑定是定窯瓷器里的黑珍珠。定窯黑釉瓷史稱黑定,在河北曲陽古定窯遺址都較難尋見,可見黑定的稀有,黑定胎與白定一樣,為堅細(xì)白胎,黑定并非色定中有專門釉色配方,而均為特定燒成氣氛下的黑釉窯變。溫度在1280℃左右時,黑釉如點(diǎn)漆,沉著穩(wěn)重,光澤厚實,釉面呈橘皮狀,即黑定。
黑定胎質(zhì)堅密細(xì)膩,光亮透黑,常以盤碗類臥件出現(xiàn),多素面無飾,亦有印花、劃花、剔花。北宋定窯黑瓷,造型精巧,在蔳胎上施漆黑瑩潤的黑釉,再以金彩繪出花紋或鑲金口作為裝飾,莊重典雅,富麗堂皇。
因定瓷突出的特點(diǎn)就是刻花工藝,為了表現(xiàn)瓷器上的紋飾表,黑定其釉層較素面器釉層薄,其釉面效果多呈褐色、醬褐色,器物呈色隨紋樣凹凸形式的變化呈現(xiàn)出黑、褐、醬褐不同的顏色表現(xiàn),紋飾亦清晰明快,立體感強(qiáng)。
黑定兔毫盞
黑定兔毫雖在窯址殘片中有發(fā)現(xiàn),但沒有完整的器物傳世,也僅見歷代文字記載。在《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中有段描述或與其有關(guān)“他那賣酸餡架幾上一個金絲罐,是定州中山府窯變了燒出來的”。定州中山府窯變罐應(yīng)為現(xiàn)曲陽定窯,宋時屬定州故稱定窯。因定窯燒成為氧化氣氛,故兔毫斑多呈金黃色。宋《大觀論茶》中趙佶有“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dá)者為上,取其煥發(fā)茶色也。”其所謂的“玉毫條達(dá)者”即明人許次紓《茶疏》中所載“茶甌,古取定窯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耳。”之“兔毛花者”,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黑定兔毫盞”,如《茶經(jīng)》所載“宋人取兔毫盞,亦于斗茶為宜”。兔毫盞釉面黑色,間有細(xì)長條放射狀如兔毛般紋理,燒成氣氛為氧化焰其兔毛紋理呈金黃色反光,其器稱“金兔毫”;燒成氣氛為還原焰,其兔毛紋理呈銀白色反光,其器稱“銀兔毫”。
宋代黑定兔毫盞殘片
黑定鷓鴣斑
黑定鷓鴣斑專業(yè)瓷器術(shù)語也叫黑釉醬彩,因瓷器表面閃耀的圓點(diǎn)在油亮漆黑釉色的映襯下如一滴滴油脂飄浮晃動,似鷓鴣斑鳥胸前羽毛的白色花斑,故有“鷓鴣斑”的美譽(yù),跟建盞名稱有異曲同工之妙。
定窯鷓鴣斑《陶雅》中有記載:“鷓鴣斑不能仿制,若犀塵與褐斑,猶時一遇之。白瓷釉汁中滿含最細(xì)之墨點(diǎn)而不凹下者最為可貴,命曰犀塵。大氐雍正以前物,宋、明粉定多有之。”兔毫、油滴都是黑定窯變,是“一時之遇”,是人力無法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