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窯瓷器也叫永和窯,因?yàn)榧莞G址于江西中部的吉安縣永和鎮(zhèn),地處贛江中游西岸。隋至宋代地屬吉州永和鎮(zhèn),歷史上此地曾置東昌縣,故以州名為吉州窯,以地名為永和窯或東昌窯。吉州窯創(chuàng)燒于晚唐,北宋發(fā)展,南宋極盛,元代漸衰。
吉州窯胎質(zhì)粗松,呈黃白色,產(chǎn)品種類豐富,有黑瓷、青瓷,也燒白釉釉下彩瓷。其釉白中泛黃,釉彩醬褐或黑褐。還有釉下剔花、貼花,均具有磁州窯裝飾特點(diǎn)。紋飾多花草、魚蟲、鳥獸、山水,邊飾以各種回紋為多。
宋代瓷業(yè)大興,窯場分布各地,工匠南北流動(dòng),技藝交流頻繁。吉州窯依靠便利的贛江水道,博采名窯的制瓷工藝,利用當(dāng)?shù)鬲?dú)特的自然資源,憑藉地域深厚的人文底蘊(yùn),逐漸發(fā)展為南方重要窯場。吉州窯瓷匠極富創(chuàng)新精神,因地制宜燒制出許多獨(dú)特的新品種,如犀利流暢的綠釉刻花,幻影新奇的灑釉彩,流動(dòng)變化的兔毫紋,瓷藝絕唱的剪紙貼花,妙趣天成的樹葉紋,飄逸灑脫的褐彩繪畫,技藝高超的雕塑瓷。獨(dú)樹一幟的瓷藝風(fēng)格,使其產(chǎn)品暢銷大江南北,出口海外,成為中國古代一座著名的民窯,在中國古代陶瓷的歷史長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吉州窯瓷器分類
吉州窯剪紙貼花可分為胎上和釉上貼花二種。胎上貼花較為古樸,剪紙圖案直接貼于胎體,然后施黑釉,揭去剪紙,燒成后白略泛黃的胎色圖案與烏黑的釉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紋樣樸實(shí)典雅,民間氣息濃郁。常見的題材有梅枝紋、折枝花、朵花、鳳紋和火紋等。
吉州窯釉下褐彩瓷不涂化妝土,彩料直接繪畫胎上,罩釉后高溫?zé)伞F錇樽罹咛厣贩N的大宗瓷器,南宋流行,元代不減。器物多樣,罐、瓶、爐、盒、枕、花盆、水盂、粉盒、鳥食罐和玩具等;題材眾多,魚蟲禽獸、珍花異草、符號圖案、幾何紋樣和人物等。
褐彩圖畫和泛黃白胎相配可以產(chǎn)生出風(fēng)格迥異的裝飾效果。白地褐繪:胎上直接彩繪,畫面有凌空出世之感,即有工細(xì)的描繪,也有灑脫的寫意,還有線條的排布,屬于大宗產(chǎn)品。褐地白花:胎上勾勒出紋樣輪廓,廓外褐彩填涂,襯托白色紋樣,立體地突顯表現(xiàn)對象,屬精品之作,存世量少。
吉州綠釉瓷器主要制作于宋代,是其主要品種之一。綠釉光潤,呈色純綠,主要器物種類有爐、盆、壺、瓶、枕、碗、盤、碟、罐、筒瓦、佛塔和建筑構(gòu)件等。裝飾手法多樣,盤、碗等印花為主,枕以刻劃與印花相結(jié)合,佛塔則為雕塑成形。
灑釉工藝是先在坯體上施一種釉,然后再在其上散灑另一種色彩的釉料,于是彩釉在底釉上出現(xiàn)各種變化的圖案。吉州窯灑釉器主要是在黑色底釉上散灑黃、白色彩釉,通過灑、澆、淌、滴、點(diǎn)等手法,彩斑幻影,出神入化,新品層出不窮,極大地豐富了黑釉瓷器。
有的灑釉形狀無定,宛如抽象圖畫,幻化出各種物景,有的近似動(dòng)物斑紋。若澆灑成黃褐斑片釉,如多彩的玳瑁殼,名之玳瑁釉;若成縱行的斑片條狀,似艷麗的虎皮紋,稱之虎皮斑。點(diǎn)狀粘稠的乳白彩釉,形成邊緣規(guī)整的圓點(diǎn),謂之油滴;大小近一致的銀白色斑點(diǎn),邊沿細(xì)絲流動(dòng),就成別具一格的鷓鴣斑;若盞面釉彩向心流動(dòng)晶體析出,形成絲絲銀針,參差不齊,頗似兔毫,則名兔毫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