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和粉彩都是明清時期創(chuàng)燒的彩色釉瓷器,但是兩種釉色瓷器有明顯的區(qū)別。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色彩相結(jié)合的一種彩瓷品種。斗彩又稱“青花填彩”,始于宣德,成熟于成化。成化瓷器最重要的成就,莫過于斗彩。當時斗彩是作為宮延御用的精美細瓷專門燒制的,產(chǎn)量非常小,因此遺留下來的也就更少了,至今絕大部分收藏在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總數(shù)不過200余件。
粉彩又稱“軟彩”,乾隆時的清宮檔案對粉彩則稱之為“洋彩”.粉彩上彩之前先打一層玻璃白,然后用彩料在上面皴染出濃淡色調(diào),其效果淡雅柔麗,視覺上比五彩軟。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艷麗而清逸。粉彩恰用了中國畫的渲染技巧施彩,特點是色階多,過度效果明顯,立體感強,能體現(xiàn)深淺、陰陽、向背。粉彩大致可分青花粉彩、祭紅釉地粉彩、天蘭釉地粉彩、豆青釉地粉彩、珊珊釉地粉彩、抹紅釉地粉彩、綠釉地粉彩、窯變釉地粉彩等。粉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
斗彩和粉彩的區(qū)別
1.斗彩是青花填彩,平面填充效果,沒有立體感,而粉彩椒色階多,過度效果明顯,立體感強。
2.斗彩是明代創(chuàng)燒的,而粉彩是清代創(chuàng)燒的,兩種瓷器的年底不同。
3.二者上釉的方式不一樣,斗彩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jié)合的彩瓷,而粉彩是釉上彩瓷器。
粉彩團蝶紋碗
粉彩團蝶紋碗碗敞口,深腹,圈足。內(nèi)白釉無紋,外壁繪粉彩團蝶紋5組,每組團蝶紋由2只相異的蝴蝶與四季花卉紋構(gòu)成。足底白釉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chǔ)之上受同時期琺瑯彩瓷器工藝的影響而創(chuàng)燒的釉上彩品種。其初創(chuàng)于康熙朝,興盛于雍正、乾隆時期。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繪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此碗造型輕盈秀巧,胎質(zhì)潔白細膩,釉面細潤純凈,紋飾色彩豐富艷麗,畫面生動逼真,體現(xiàn)了雍正瓷器淡雅柔麗的時代風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絕美之品。
粉彩團蝶紋碗,高6.8cm,口徑13.5cm,足徑4.7cm。
斗彩折枝蓮?fù)邪思榧y碗
斗彩折枝蓮?fù)邪思榧y碗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斗彩裝飾。腹部繪8組折枝蓮?fù)邪思榧y。近底處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
此碗是佛前供器,造型和紋飾均模仿成化斗彩瓷器,形制秀美,紋飾簡明,色彩艷麗。
明萬歷朝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形及紋飾仍宗奉成化斗彩,但與成化斗彩相比,其色彩更為艷麗。
八吉祥屬于藏傳佛教使用的八種吉祥物,即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盤腸。
斗彩折枝蓮?fù)邪思榧y碗,明萬歷,高8.7cm,口徑16.5cm,足徑7.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