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壺瓷器在遼代三彩和定窯瓷器中多次出現(xiàn),而且在遼代墓葬中也出現(xiàn)很多魚龍壺瓷器,這是什么原因呢?難道是遼代的人的圖騰嗎?
以魚形作壺體的壺。唐五代時期各窯燒制的魚形壺均為魚嘴向上直立式,遼三彩首創(chuàng)將魚形橫向設(shè)計,背、腹上下加口、足,形象生動。那么為什么唯獨遼代人最喜歡用魚龍壺瓷器呢?
遼代人為什么喜歡用魚龍壺瓷器
1.遼代人是少數(shù)民族,崇尚自然,遼代的制瓷手藝人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動、植物形象,并根據(jù)他們的觀察理解,形象化與實用性完美和諧地結(jié)合,制成各種器皿。這時期的裝飾紋樣內(nèi)容豐富,有人物、動物、植物及云紋、水波紋等多種紋飾。紋樣以花草蟲魚為主,尤以牡丹、蓮花、寶相花、蜂、蝶、水紋、草花紋、雙魚紋為多見。
2.受漢文化的影響
遼代是游牧民族,沒有文化基礎(chǔ),比如牡丹是遼瓷上盛行的紋飾,其造型多飽滿富麗,生動靈活,也是深受漢人影響的結(jié)果。而魚龍是取材則宋代漢族傳統(tǒng)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寓意莘莘學(xué)子金榜及第,獲得功名,這是古人唯一光宗耀祖的捷徑。
3.魚龍壺瓷器是文化融合的見證
魚(龍)即摩羯是來源于印度。摩羯本是印度神話中的一種長鼻、利齒、魚身的動物,被視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有吞噬一切煩惱的法力,大約在東漢與佛教一起傳入我國。摩羯造型在唐代非常流行,到遼代得以繼承并創(chuàng)新,成為契丹人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紋飾,并以之為器物造型。這件構(gòu)思絕妙的水注集西亞文化、漢文化與契丹民族文化為一體,集中體現(xiàn)了佛教及中原文化對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影響。
人首魚龍形白瓷水注瓷器壺
三彩魚形壺,遼,高15厘米,口徑5厘米,足徑7厘米。
壺仿魚形,造型設(shè)計巧妙。魚背部正中為一喇叭狀菊瓣花口,一側(cè)為提梁,已殘失。魚嘴為壺流。魚身、魚鰭、魚尾用不同的釉彩裝飾并刻劃不同的花紋,魚腹下飾一荷葉,托起魚體,荷葉下為平底實足。通體施黃、綠、白三色釉。遼三彩屬于低溫彩色釉陶制品,多用黃、綠、褐三色釉此壺形體生動,色調(diào)淡雅,集模印、堆貼、刻劃工藝于一體,是遼代瓷器中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