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五彩,可以分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種。釉上五彩(也有人稱之為純釉上五彩),是指在已燒好的白釉瓷器上用多種彩料繪畫,再入窯經(jīng)過低溫燒制而成的瓷器品種。釉上五彩瓷器的繪畫中含有紅、綠、黃、蘭、紫等釉上色彩,而不含釉下青花。
宣德五彩色彩豐富,呈色濃艷,除青花外有紅、黃、綠、紫、白、黑等多種,而每種色彩又有深淺不同之分。如紅有深紅與淺紅,黃有深黃與淺黃,紫有深紫與淺紫等的變化。
青花五彩,是指先用釉下青花繪一部分紋飾,上釉后入窯燒制,出爐后再用紅、黃、綠、紫等多種色釉繪制另一部分紋飾再入窯經(jīng)過低溫燒制而成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jié)合的瓷器品種。
宣德五彩中釉上五彩與青花五彩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繪畫界面中有無釉下青花。如果有,就是青花五彩。如果沒有,就是釉上五彩。
西藏薩迦寺收藏的五彩鴛鴦蓮池碗
宣德官窯青花五彩瓷器怎么鑒別,只能通過殘片鑒賞宣德青花五彩瓷器,近些年在全世界公認的有三件:除一件為與景德鎮(zhèn)明珠山御窯廠出土的宣德五彩鴛鴦蓮池盤殘件外,另兩件為西藏薩迦寺收藏的五彩鴛鴦蓮池碗完整件。
宣德五彩,曾經(jīng)是陶瓷史上的一個謎。據(jù)《博物要覽》記載:“宣德五彩深厚堆垛”。在明人王世性《廣志繹》卷四中有:“宣德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窯用淺淡”的記載,在高濂《燕閑清賞箋》亦載:“宣德五彩又若坐鐓之美,如漏空花,填以五色,華若云錦,有五彩實填,絢麗悅目”。可見,早在明人筆記中較多地記載了宣德五彩瓷器。然而,長期以來因缺乏實物而使宣德五彩的爭論長期得不到解決。圍繞宣德朝有沒有五彩一說,誰也說服不了誰。直到1984年,攝影家王露女士于西藏迦寺偶然拍攝到兩件宣德五彩官窯碗的照片,引起文物出版社編輯胡昭靜女士的注意,經(jīng)耿寶昌老先生鑒定確為宣德官窯器之后,又加上1988年,在景德鎮(zhèn)珠山御窯廠遺址中又出土了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鴛鴦蓮池紋盤,讓宣德五彩之爭更為明了。這個謎才得以揭開。從此也對成化斗彩的起源又有了更新的認識。斗彩起源于宣德成熟于成化,已經(jīng)有了實物證據(jù)。
1988年景德鎮(zhèn)珠山御窯廠遺址中出土“大明宣德年制”款鴛鴦蓮池紋青花五彩盤
2015年5月的一天,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zhèn)一位老人提著一個編織袋來到洛陽古瓷鑒藏博物館找陳樹威館長,自稱是大書法家王鐸的后裔,他說從自家舊宅里發(fā)現(xiàn)一個陶罐,陶罐里裝有瓷片,想請陳館長看看是那個年代的。。當把瓷片拿出來看時,讓陳館長和在場的人吃了一驚,竟與1988年在景德鎮(zhèn)珠山御窯廠遺址中出土的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鴛鴦蓮池紋盤紋飾相像。這難道是宣德五彩?隨后對殘片作了拼對,基本完整,但缺少7小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