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在武威市西郊林場平地時發(fā)現(xiàn)了兩座有明確紀(jì)年的西夏小型單室磚墓,墓葬出土了一批木器、木板畫和四座木緣塔等文物。木緣塔為西夏葬具。在西夏墓葬中第一次發(fā)現(xiàn),木緣塔,反映了西夏民族的葬俗。為研究西夏的葬俗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國家文物局定為國寶級文物。
木緣塔通高76厘米。塔分塔座、塔身、塔頂和剎四部分。塔呈四級八角形,飾紅色;塔身由長34厘米、寬12.5厘米、厚2厘米的八塊木板合成,整個塔身表面涂藍(lán)色,用黃色書寫梵文咒語。在塔頂八有木板上的內(nèi)面墨書“故考任西經(jīng)略司都案劉德仁,壽六旬有八,于天慶五年歲次戊午四月十六日亡歿,至天慶七年歲次庚辰(申)口夏十五日建緣塔,至中秋十三日入課訖。”
兩座墓葬和出土的木緣塔,反映了西夏民族的葬俗特點。其一,墓主人采用的是火葬墓,葬具是木緣塔,它與四川西部宋代的小型火葬墓類似;其二,從墓葬出土的文物題記來看,在記埋葬事時,明確提到“靈匣”,靈匣應(yīng)是裝骨灰用的匣子,和現(xiàn)在的骨灰盒的用途一樣,而形式不同,這種靈匣也叫木緣塔;其三,從木緣塔的題記看,這兩座墓都為夫妻合葬墓,共埋4人,每人一座小緣塔。難以在墓室內(nèi)彩繪壁畫,所以用木板作畫,葬人墓穴。木緣塔四周書寫佛經(jīng)咒語,且以梵文為主,這種葬俗主要是受佛教的影響。我們知道,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死后火焚。其骨灰被分送到各地建塔供奉,叫做舍利塔,此后供舍利之風(fēng)漸在印度盛行,后來隨佛教傳入我國,建塔之風(fēng)興起。涼州木緣塔之墓應(yīng)是舍利塔墓之屬,它是西夏大力推崇佛教的歷史見證。此外木緣塔題記中提到的一些官職對研究西夏的行政建置都具有重要意義。
西夏木緣塔的作用
來源: 瀏覽 2012 次
更多關(guān)于 西夏木緣塔的作用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