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黃升墓位于福州市晉安區(qū)新店鎮(zhèn)浮村浮倉山的頂部東北坡 ,是一座宋代三人合葬墓。死者分別是黃升、黃升的丈夫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趙與駿,趙與駿的第二任妻子李氏。趙、李二人葬具朽爛,陪葬之物亦幾無存留,只有黃升之墓保存完好,葬具及遺物保留完整,因此此墓慣稱黃升墓。該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絲綢織物,被譽為宋代的絲綢博物館。
共撿得服飾及絲織品354件之多,這是我國古代絲綢考古的重要發(fā)現(xiàn)。隨葬的服飾和絲織品,品種多樣:面料上囊括了古代高級織物:綾、羅、綢、緞、紗、絹、綺等等,衣物的款式上也極為豐富:袍、衣、背心、褲、裙、抹胸、圍兜、圍件等二十多種類,連香囊、荷包、衛(wèi)生帶、裹腳帶這樣的小件物品也包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隨葬絲織物品高超的制作工藝。
這批服飾的用料十分名貴,盡管過去了千年,絕大多數(shù)的絲織品和服飾保存較好,僅是個別的物品炭化嚴(yán)重。 墓葬中所出土的服飾制作樣式極為考究,泥金、印金、貼金、彩繪、刺繡等裝飾技法在服裝綴飾上的廣泛運用。
刺繡技法的高超也是該墓葬最突出的特點之一。這批繡品的針法多樣,同時富有特色,是我國迄今為止唯一發(fā)現(xiàn)的一批刺繡技法完整的南宋刺繡品:有齊針、鋪針、接針、搶針、擻和針、打子、結(jié)子、施毛針等十余種針法,其中辮繡、貼繡、釘金、打子是運用得最為純熟的。一般的花葉多鋪針繡,莖鎖繡(辮繡),芯打子繡,也有采用貼繡、釘金、釘線與敷彩相結(jié)合的技法,與蘇繡的工藝基本相似。
褐黃色羅鑲花邊廣袖袍
紫灰色鑲花邊窄袖袍
出土的絲綢絲織品的圖案設(shè)計也別局匠心,豐滿瑰麗。織物提花織造的文飾有暗花、小提花和大提花。花紋有牡丹、芙蓉、山茶、梅花、荷花、玫瑰、卷草等十余種,而以牡丹、芙蓉為主。布局自然,層次分明,爭妍競放,引人入勝。 這種以花卉寫實題材作為提花工藝的表現(xiàn)形式,顯得新鮮活潑,富有生活氣息。無疑地在提花工藝的構(gòu)圖設(shè)計方面擺脫了漢唐時期以幾何形、規(guī)矩紋、動植物紋為圖案的作風(fēng),粗緯顯花,花紋明朗豐滿。
在一些紋樣設(shè)計方面,還有一些比較大膽的創(chuàng)造, 別局匠心的構(gòu)思使寫實和裝飾圖案相結(jié)合,更能增添畫面的藝術(shù)效果和給人以清新的美感,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織造提花工藝上的杰出成就。
墓主黃升是宋代趙氏宗族的貴婦,其父親為福州狀元黃樸,黃樸官至泉州知州兼提舉市舶司。黃昇16歲嫁于趙與駿,17歲便命薄而亡,其祖父趙師恕為其擇地埋葬并親自撰寫墓志,“為爾之宮,萬古猶今。”由于身份的顯貴,黃昇的隨葬品十分地豐厚,其中包括了其父親為她精心準(zhǔn)備的陪嫁和夫家為其添置的華貴的四季衣裳,盡管這位夭亡的貴族少婦只是留下其日常使用的衣物,但還是給后人留下這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